在招投标工作过程中
有哪些廉政风险需要注意?
近期,我们梳理了一些
典型的“招式”和“套路”
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~
廉政风险点1:设置障碍,锁定意中人
招标方因受到潜在投标人的影响,在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编制的准入条件、技术参数、评标办法等方面产生倾向性,例如以“资质等级越高,项目质量越有保证”“产地限制”“品牌限制”为由,随意提高投标人资质。通过这些手段使得投标局限在少数几家“意中人”范围内。
廉政风险点2:量身定制招标文件
由于工作缺乏规范性、严肃性、专业性等原因,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由潜在投标人代为编制招标公告、招标文件的现象,导致招标文件出现“量身定制”现场,使原本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招投标工作流于形式。
廉政风险点3:钻漏洞,化整为零
为了规避公开招标采购,想方设法钻法律法规和制度空子,采取各种手段,使招标项目不构成强制招标的规模和要求。
廉政风险点4:陪标或凑标
预先确定意向中标人,由意向中标人邀请其熟悉或相关单位进行陪衬投标,以达到中标目的,或是为达到协助某供应商中标目标,安排几个供应商凑数。
廉政风险点5:泄密
招标人向意向投标人泄露招标底价或其他应当保密的交易资料、事项。例如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,已获取招标文件潜在投标人的名称、数量,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信息。
公司的生产经营
离不开各式各样的采购
其中自然蕴藏着诸多廉洁风险
只有充分识别这些廉洁风险
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
才能让心中的“廉”钟长鸣
确保公司业务依法合规地开展
来源:海油工程